久久国产一久久高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影视免费精品-久久国产影院-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康復科專家介紹

席家寧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院長 北京康復醫學院院長 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機構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康復產業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療機構聯盟主席;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醫院協會康復機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要成就:帶領團隊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十余項,發表SCI論文25篇,中文核心期刊76篇,主、參編專著10部;榮獲2015年北京市總工會院長特別獎,2014-2015年度“優秀醫院管理科研成果”“優秀醫院管理干部”獎, 2017年 “首都勞動獎章”。 
專業特長:擅長循環、呼吸系統疾病臨床救治;擅長循環、呼吸系統功能障礙康復。

>>康復科科普內容(慢性支氣管炎的康復治療)

1、為什么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需要康復治療?

(采訪)院長,為什么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需要康復治療呢?

慢性支氣管炎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慢支,它主要的病理是因為氣管、支氣管及其黏膜,形成的慢性炎癥所導致的一種病理變化。

早期的時候是由于小氣道形成的慢性炎癥,氣道狹窄,然后形成肺的通氣功能受影響。

隨著病情的逐漸蔓延,小氣道再往下進展就是細支氣管,還有肺泡,影響到細支氣管、肺泡,還有肺泡上皮的時候,它就要影響肺的換氣功能。

肺的兩大功能,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在這個過程當中出現障礙。用康復醫學的方法治療還是很有效的。

臨床醫學里面一般是吃藥、打針和手術,更多的在慢支里邊,是用平喘、祛痰,鎮咳等等這些方法。

康復醫學是研究人體功能的一個醫學學科,更多的是使用物理學的手段和方法。在慢支里邊,康復醫學的手段也還是比較多的,有一些手法的治療,還有訓練和指導,特別是呼吸的訓練,運動的訓練和指導,另一個就是環境的改善,還有一些呼吸理療方面的使用。再一個就是機械的輔助、使用。這些在康復醫學里邊,對呼吸或者肺功能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在慢支康復治療當中,也是近幾年國內和國際上比較興起的。過去人們對康復醫學還不那么了解,近幾年大家對康復醫學的認識都在增加。二十世紀60年代末的時候,有美國人、英國人以及北美國家的一些專家、學者,都已經在慢支的康復治療里面取得了循證醫學的證據。

所以全球GOLD建議里邊,就是全球建議里面已經把呼吸的康復治療納入到這里邊了。可見呼吸的康復治療,或者是慢支的呼吸康復治療已經普遍得到了專家和患者的一種接受和認識。

(采訪)院長,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康復治療和臨床治療是一個怎樣的先后順序,是必須要先臨床治療,才能再康復治療嗎?

臨床治療和康復治療沒有一個先后順序的問題。

在這個里邊可能更多的平時如果使用一些康復技術和手段,比如一些手法,比如呼吸訓練。在康復治療師的訓練下,自己掌握了方法,平時注意,還有慢支的病人,平時活動的時候,有康復治療師教的一些活動方法注意之后,會減少慢支的發作。

相對臨床里邊一般都是在慢支的急性發作期,要進行干預和治療。在緩解期、遷延期,都不一定進行什么樣的治療。所以臨床醫學是治病救命的。康復醫學是維護、保持或者改善呼吸功能的。

這一塊就需要大家有一種康復醫學和臨床醫學的一種認識和理解,沒有前后順序,并不是說臨床治療完了需要我們去康復,這個康復是口語當中的康復,跟康復醫學的康復不能劃等號,不是一回事。那個康復是Recovery,康復醫學的康復叫Rehabilitation。這是英語的說法,口語里邊的康復、恢復是一種自然的恢復。康復醫學里邊的康復,它是利用康復醫學的技術和手段,幫助患者重新獲得功能的意思,所以這是它的一個區別。

(采訪)就是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他的整個治療過程當中,以及他的日常生活當中,都可以用到康復治療的方法。

對,它是不同的方向,臨床治療主要是治病、救命。康復醫學是努力維持呼吸功能和促進生活質量。

2、理療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有什么作用?

(采訪)理療當中的高頻電療,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有沒有什么作用?

康復醫學當中很重要的,有理療這一個方法。在呼吸或者在慢支的治療當中理療自然也離不開。我們使用的理療主要像超短波,還有微波這些。

它們的作用一方面大家可以理解的就是微波爐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在使用的高頻電療里邊,它自然也有這個作用。所以這是它的叫非熱效應,不是通過發熱起的作用,本身它具有消毒殺菌的這種作用。很多慢支患者存在著微生物的感染,這里邊有病毒的感染,也有細菌的感染,所以使用這種理療的時候,就有一定的效果。

另一個就是理療具有熱效應,這個熱效應對慢支患者來講非常有效果。慢支的患者常常怕冷、易寒,在使用這種高頻理療的時候,產生的熱效應會讓患者感到舒適。另一個就是我們的氣道,是由支氣管平滑肌在里邊主要做功,平滑肌對溫度比較敏感的。氣道對冷空氣的刺激,特別是慢支患者比較敏感。我們采用這種理療方法的時候,會對氣道的平滑肌,起到很好的舒緩作用,還可以得到休息。

所以理療在慢支治療過程當中,對通氣功能的改善,包括換氣功能的改善,都有它很好的作用,還有一個對微生物的感染,也起到了很好的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采訪)就是高頻電療,一方面它的非熱效應可以消毒、殺菌,另一方面它的熱效應還可以舒緩(支氣管)平滑肌,改善通氣功能。

它還可以改善微循環,因為熱效應,可以讓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流包括淋巴這種運行交換的速度加快,改善肺局部組織的這種微環境,有利于提高它整個肺組織的營養循環,改善微循環的環境,從而提高肺各方面的抵抗力。

(采訪)院長,血管通透性是什么意思?它是不是指的就是說血管不是一個密閉的管道,它是可以有些物質的滲入、滲出?

血管的通透性絕對不是指大血管。如果大血管有通透的話就麻煩了,我們是指的這種微血管,人體血管交換的時候,一定到微血管里邊進行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這種交流,同時微血管和組織液、細胞之間有個交換,這個時候依靠它的通透性來進行,所以通透性增加的時候,它跟組織液之間的交換就會加強。

(采訪)院長您能不能簡單跟我們說一說高頻電療是怎么做的?

一般的來講,康復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然后作出一個評估,評估完之后,然后他適合于哪一種理療。因為理療有好多種,適合哪一種理療,會開一個處方,處方執行的時候由康復治療師來執行。操作的時候整個康復治療師都有一個操作規程,按照康復治療師這邊的操作規程去進行。

(采訪)患者能買來這種高頻電療的設備自己來進行嗎?

一般我們不主張。這樣的設備最好還是到醫院進行。自己買了之后,過一段時間你又不用在那浪費,醫院是持續在用。

3、膈肌起搏器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有什么作用?

(采訪)院長,膈肌起搏器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有沒有什么作用?

膈肌起搏器也是近幾年在呼吸的康復里邊率先進行的。

慢支患者有一個很典型的癥狀,呼吸淺而快,淺快的時候,膈肌就做著很簡單的,很淺的一種運動,但是它又頻繁地在動,所以膈肌容易疲勞。另一個就是由于活動度的減小,膈肌肌肉容易萎縮、變薄。這樣我們在呼吸康復訓練的時候,可以使用膈肌起搏器。

膈肌起搏器的作用,它是通過刺激膈神經,或者是直接刺激膈肌,來使膈肌的收縮能夠變得有效。另外就是讓膈肌的收縮變得有力,這樣膈肌就會起到有效的收縮膨脹。一方面膈肌能夠恢復,更主要的是讓膈肌在呼吸里邊的作用得到增強,這樣能讓呼吸效率增快,呼吸效率能夠增加,另外就是讓膈肌變得更加有效。

所以在膈肌起搏器方面,近幾年應該說呼吸康復里邊用的是比較多的。過去是有創的,直接把電極跟膈神經相接,或者跟膈肌相接,通過刺激來進行。近幾年基本上大家都在主張無創的,用無創的膈肌刺激,專門有一種設備,這個最好是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在家里邊要使用的話,目前無創的也很簡單。但是最好找康復治療師,幫助之后再使用。

(采訪)您能不能簡單跟我們說說膈肌起搏治療是怎么做的?是需要貼幾個電極片嗎?

選取膈神經的位置,然后有幾個電極,像做心電圖一樣的貼在那,然后有一個控制按鈕。

(采訪)這個是做一次就能改善很長時間,還是只有做的時候有效,但是可能一段時間之后就沒效了?

不是,這個是幫助膈肌恢復的,慢支患者由于長時間的這種膈肌的疲勞狀態,膈肌一個是變的消耗了,另一個就是膈肌對呼吸的作用不大,影響著呼吸。通過膈肌起搏器使用之后,膈肌變得有力了,肌肉上來了,呼吸功能的恢復也很好了,可能慢慢的就撤了,這個需要看使用的頻率,逐漸的像呼吸機的撤機一樣,然后撤膈肌起搏器。

(采訪)慢慢的給患者做,如果患者的膈肌功能已經恢復的挺好了,我們就可以不用再做了。

對,膈肌現在可以進行超聲的檢查,通過超聲檢查可以觀測膈肌的厚度,了解膈肌活動的幅度,然后了解評估膈肌的功能,這個時候我們再評估什么時候需要撤機,或者開始減少使用膈肌起搏器的頻率。

4、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怎樣咳嗽容易把痰排出?

(采訪)院長,我們知道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經常會遇到怎么咳嗽也咳不出痰的這種情況,他們要怎么樣咳嗽才能更有效?

慢性支氣管炎的咳嗽里邊稍微有一點矛盾。慢性支氣管炎為什么不容易咳痰出來?

一方面,氣管、支氣管以及周圍組織的慢性炎癥持續刺激氣管分泌,有分泌物增加。

另一方面,這個患者呼吸淺而快,導致呼吸道的水分大量的流失,痰液容易干,所以粘稠,粘在氣管壁上。

還有一個就是在這個時候患者就要用力去咳,越用力,痰基本上不動,因為用力的時候更加的刺激氣道產生炎癥。

所以對于慢支患者來講,一定要學會如何咳嗽。咳嗽之前最好喝點水,或者是盛一杯熱水,用熱氣吸一下。如果可能的話,用一點淡鹽水。再有條件的話,家庭有霧化器的話,先做一做霧化,然后咳嗽的時候一定不要劇烈的往上咳。應該是緩慢有力度的一點,持續的然后輕微的咳嗽幾下,然后再稍微用力一點,如果有旁人幫助的話,后背敲一下,或者自己壓一下腹,然后把痰咳出來。

醫學上比較主張的在康復里邊叫泵式咳嗽。泵式咳嗽法,李老師也可以給大家做一個演示。

現在再教給大家一項,在平時給患者進行訓練和宣教的時候,一定會教給患者的一個動作,那就是泵式咳嗽。慢支的患者,大家每天咳嗽要很多次,有沒有更加專業的方法去幫助你們,是有這樣的方法的,所以我們可以選用泵式咳嗽,也就是先進行三次比較輕的呵氣,呵、呵、呵,再連上三次的輕咳,咳、咳、咳,這樣我們的痰液就可以很好的從氣道內自己跑出來,連續起來做就是。呵、呵、呵,咳、咳、咳,為什么我們要進行這樣的呵氣?是因為可以去松動氣道內比較粘稠頑固的分泌物,然后幫助它向我們的大氣道移動,這樣輕咳的時候只需要用很少的力量就可以讓痰自己跑出來了,然后呵氣也分為有效和無效,怎么去讓它變得有效?就是像在日常生活中擦窗子或者擦鏡子的時候,我們都會被把這個鏡子或者窗子呵起霧,就是這樣的動作,就像這樣然后我們再去擦窗子,所以只需要進行這樣的動作,就可以幫助我們輕松的排痰。

(采訪)慢支患者都要盡量使用泵式咳嗽嗎?

慢支患者有些人不一定有咳痰。但是大部分有這個癥狀,要學會這種咳痰法,還有就是慢支患者出現急性發作,或者是在遷延期的時候,合并感染的時候會出現痰液增多,咳嗽的時候就要學會這種保護氣道的正確的咳嗽方法。

5、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出院回家后應該怎樣進行鍛煉?

(采訪)院長,當慢支患者出院回家之后要怎么樣進行鍛煉比較好?要怎么樣控制運動量?

慢支患者回家對運動量的控制,沒有一個絕對的指標,但是需要他回去以后一定要運動。

很多慢支患者由于喘憋或者呼吸功能的影響,不愿意活動,越不愿意活動,呼吸肌會更加的減少,或者他在這個過程當中不使用,就會產生一種像人的懶惰一樣,呼吸肌也變得僵硬,整個的呼吸肌、胸廓會變得僵硬,對呼吸非常不利。另一個來講心臟功能,心臟和肺的功能是相輔相成的,心臟的功能也一樣跟不上,就會加重這種呼吸的癥狀。

如果在這個時候適當注意運動,一方面讓呼吸肌得到訓練,得到鍛煉,另一方面全身的運動跟上之后,對心臟會減輕負荷,心臟的回血量會跟著有節奏的進行,減輕肺的灌注量,對整個身體的調節也比較好。還有在這個時候適當的運動,交感神經是興奮的,氣管里邊的分泌物就會不變的那么粘稠,它會起到對痰液的稀釋,痰液就容易咳出來。在這個過程中當中還會增加患者通過運動產生的這種愉悅,整個的心情,還有精神,不會那么壓抑。所以對慢支患者來講,是主張適度的活動和運動的,有很多好處。

(采訪)院長,慢支患者把運動量控制在一個什么樣的程度,算是比較合適的?

慢支患者在活動的時候,主張在活動的時候,仍然是以慢、緩為主,像打太極拳一樣的這種動作比較好。這樣對耗氧量的使用、掌控比較好一些。如果感覺到自己有喘憋癥狀出現的時候,自己感覺到身體呼吸的癥狀,稍微有點不適了,就應該控制他的活動量了,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容易掌握的主觀癥狀。

(采訪)就是練到稍微出點汗就行,不要練到大汗淋漓。

跟汗沒關系,就是他的喘憋癥狀。慢支患者的喘憋癥狀出現的時候,就不要再去加大訓練量了。

(采訪)就是千萬不要練到氣喘吁吁了,這樣反倒得不償失了。

如果你練到氣喘吁吁的時候,由于那時候的氣流速度不一樣了,也不好控制,加重了氣流對氣管壁的一種損傷,氣管壁這個時候很敏感,就容易咳嗽,癥狀會加重。

醫學微視官網授權轉載

康復科專家介紹

惲曉萍   主任醫師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康復評定科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教授;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評定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康復評定與康復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阿爾茨海默病與認知障礙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理事。
主要成就:在康復醫學領域建立了認知障礙的評定、診斷以及康復訓練體系,為國內推廣認知康復專業發展和培訓認知障礙康復技術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相關論文60余篇,主編專著4部;以第一完成人獲得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殘疾預防與康復科學技術三等獎;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國家科技攻關/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首發基金等多項認知康復相關課題。 
專業特長:擅長不同病因所致認知障礙的診治。

>>康復科科普內容(認知障礙康復及護理)

1、認知障礙的患者做康復訓練很重要嗎?

(采訪)認知障礙患者為什么要進行康復訓練?

認知損害以后,我們在臨床上碰到很多病人,這樣的病人他是能走路、會說話,但是他喪失了他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它是一個損毀性的損傷。

所以如果這個病人他要是不去訓練,我們不去早期干預的話,這個病人就會從輕度的認知損害,然后會演變成非癡呆型的一個認知障礙,最后有可能會演變到癡呆的這個階段。我們做認知康復,就是希望能夠早期發現,來早期干預,這時候我們就能夠阻止這個疾病向癡呆的方向發展。

如果真是走到癡呆這個地步,我們現代醫學發展的水平能夠做的事情還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是希望如果發現了這個病人,他要是比如說有這樣的一些疾病,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疾病,如果要是侵犯到了腦的某些部位,就是和認知功能有關的一些部位,比如說我們大腦的額葉、顳葉、頂葉這樣的一些位置的時候,它就會引起相應的一些認知損害。

所以如果要是能夠早期發現,來早期進行干預和進行康復訓練的話,有的病人在早期他是可以逆轉的,但是發展到癡呆那個地步的時候就很難了,我們只能拖他的進程,不要走太快,就是指的這個意思。所以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這樣一個方面。

(采訪)就是認知障礙的患者如果我們不去干預,不去進行康復治療或者訓練的話,他會一直走向最后的重度的認知障礙?

對,有很多的病人會是這樣的一個進程。你會發現門診上經常看到很多老人來了以后,其實他已經是中重度的癡呆了。家里人不認識這個問題,他就會認為老人應該就是記不住了,或者是性格有點變化或什么的,都覺得很正常,但實際上他不是正常,實際上是一個疾病。

所以全社會能夠認識到這樣的一個問題,認識到輕度認知障礙和癡呆之間的關系,對于預防這個疾病向重度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采訪)主任,您說認知障礙如果是輕度的,甚至可以逆轉,如果已經發展到了重度,甚至已經癡呆了,還能不能做康復訓練?

如果要是到了重度的癡呆情況,主要的重點就是護理了。因為在那個時候可能他已經不認識你了,他已經不認識自己的親人了。

雖然他能夠走路,也能夠吃飯,但是他會有一些安全的問題,在這個時候你要是再給他做任何訓練,他不能理解了,你沒有交流的渠道的時候,這時候做訓練可能是有限的。所以那個時候重點就是護理了。

2、家屬應該怎么護理認知障礙的患者?要注意什么?

(采訪)家屬在平時應該怎么樣去護理認知障礙的患者?

認知障礙的護理是分階段的。在輕度認知損害的時候,家屬要能夠配合我們在醫院里的康復訓練。我們在醫院做的一些康復訓練,我們希望把這些訓練的內容能夠延續到他的生活當中去,就是把他的這些訓練的元素,能夠變成他生活當中的一些內容。就是說一定要積極地治療,而且要積極地配合康復訓練,這一點非常重要。

當這個病人走到癡呆的階段的時候,我們早期也要提倡訓練,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就慢慢的要有一些護理的重點,在腦子里就要有這樣的一根弦了。

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安全性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如果是認知損害的,比如說腦血管病或阿爾茨海默病的病人,他通常年紀都會比較大,這種時候因為他的軀體功能的能力在下降,他的肌容積也在減少,他的肌力也在下降,這個時候他的認知功能也在下降。

這個時候病人一個是很容易跌倒。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家屬一定要知道,這樣的病人我們一定要防跌倒,因為跌倒以后會出現很多問題,會引起二次的繼發性的損傷。

因為他摔的時候你可能看不見他,起來以后你會發現,他的身體好像也沒有骨折,摸摸他腦袋也沒事,也沒有腫包什么的。但是這樣的老人,他有可能會有一個慢性的顱內的出血,因為老年人會有腦萎縮的情況,所以他的出血不足以讓他馬上發生這種顱內壓增高的情況,它是慢慢地出血,所以早期你可能發現不了。

但是隨著他出血量的增多,他顱內壓增高的情況可能就出現了,所以他是一個亞急性或慢性的出血狀態,這是很危險的,明顯你會發現他慢慢會出現認知問題。

這樣的病人,他如果跟你交流有障礙的時候,他可能會因跌倒的問題導致交流障礙。一定要注意家里、身邊一定要有人,一定要做到這樣一個盡量的防護,避免出現跌倒的這種情況。

再有一個就是這樣的病人,因為記憶損害常常是第一、首發的一個癥狀,所以這些病人會迷路,因為他定向會出現問題,就是一下不知道這些地方到底是哪了,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了以后,這種情況丟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臨床上我們會時不時地碰到這樣的病人,家屬非常著急,就找不到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像這樣的病人他一定要帶一些標識,身上要把自己居住的地點,他的姓名、聯系電話一定要放在身上。現在我們有了高科技的這種手表,你可以定位,如果要是有這種能夠有定位功能的手表,一定要給病人戴上,如果要是真的走失了,找不著的時候,我們盡量的去定位到他,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情況。

再有一個就是這樣的病人到了比較重的時候,隨著病情的進展,他有可能會有吞咽的困難,因為他吞咽的困難,不是說他吞咽的這些結構出了問題,他是大腦控制吞咽的過程出了問題,所以他吃一口飯,他會不斷地在嘴里含著,就是不咽。

他含的過程可能會有10分鐘、20分鐘,家屬就會很抓狂,面對這樣的病人你也沒辦法著急。但是突然某一個時刻他就咽下去了,所以這個狀態的時候,會有嗆咳的情況,我們說他中樞出了問題,所以他會有嗆咳的這種情況。

所以如果嗆咳了以后也會有肺部感染的情況或等等的,所以在進食的時候,你一定要知道他會有什么樣的風險,你知道了有什么樣的風險,你就知道應該怎么樣去避免這些風險,這個是一個情況。

再一個就是飲食,膳食的平衡,對于你的腦細胞和神經突觸的營養狀態,它是很重要的。對于我們腦細胞,我們自己都有這種體會,如果你要是餓了的時候,你一下腦缺氧,經常有時候會斷片或者什么之類的,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這個老人的營養不是一個特別的高蛋白的這種營養,就是蛋白膳食平衡的這種狀態,他就不能夠有足夠的這種蛋白質的補充,去營養腦細胞或神經突觸,所以對認知功能的保持是沒有好處的。所以就一定要知道,在營養方面一定要注意。

(采訪)主任,認知障礙的患者需要進行心理護理嗎?

這部分在早期的時候特別重要,因為到了后期,如果這個老人或這個病人不認識你或者什么情況的時候,他相對的好像就變得簡單了。但是在這個病人初期,在患病的時候,尤其這個病人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他有一定的身份,他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一旦他得了這個疾病的時候,他會很恐懼。

阿爾茨海默病這個疾病,最初美國在歷史上有一個總統叫里根,這個里根總統在卸任以后,患了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癡呆。他在得知這個診斷以后,他就正式地告訴了美國人民,就是說我得了這樣一個疾病,我希望公眾對這個疾病有所認識。

他對自己的太太也說了,有一天我不認識你的時候,那不是我故意的,所有的人都會經歷這樣的恐懼,在這個階段,我們對于病人的這種溫暖,這種關愛是非常重要的。你在這一個過程中對他一路的陪伴,對他去克服他的這種心理恐懼,去戰勝一些困難,去參與康復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采訪)在認知障礙患者早期的時候,除了要積極帶他一起去訓練,而且還要關心他的心理、他的情緒?

因為認知障礙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從小到老整個生命過程都牽扯到的,但是我們今天因為說得更多的是牽扯到老年這一塊,所以我們就沒有去講兒童這部分,我們就先講的比如說60歲以上的老人會在出現這樣的問題。在出現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們在這個時候,你要是不給他一些溫暖,會讓他的進程會更艱難。

3、家屬怎么幫助認知障礙的患者訓練記憶功能?

(采訪)認知障礙的記憶功能訓練是怎么做的呢?

記憶障礙里面有很多分類,不是說記憶障礙就是記不住事,他在記不住事情上是有特點的。

比如說可能有的病人對空間圖像這一類的問題,他可能會記得困難,有的病人會表現出來他對文字記憶的一些問題更突出。所以如果要是這樣的病人,他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的時候,我們就會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比如說這個病人,我們需要進行他的空間記憶的訓練的時候,我們有一個方法。我在這個地方要說一下,他的訓練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但是我們為了病人和病人家屬,自己能夠在家的時候也可以做一些訓練,把我們的一些訓練能夠延續到你的生活當中的時候,我們在這個地方就是給大家舉個例,并不代表全部,這個一定要清楚。

我在這個地方主要是舉例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比如說根據病人的情況,我們會給病人展示一些各種各樣的圖片,比如說在這個圖片里有各種各樣的蝴蝶,蝴蝶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但是你會發現這里面都是成對的,它是成對的,它的位置是不一樣的。有的比如說藍顏色的蝴蝶,這個地方有一個,最后一行的第二個還有一個。

你的目的是你記住了這個位置以后,然后我們就把這個圖片整個都翻過去了,你就看不見了。完了以后我們要讓病人去回憶,回憶這個過程,在記憶的康復訓練中是非常重要的。

這里面有一些技巧,有一些難度的梯度。比如說在這個訓練里面,我們最初可能就給4個圖片,就給兩對,隨著這個病人進步以后,我們再給他3對,然后再給4對。所以它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從易到難。我們一定要清楚,你上來就給他這么多,他可能記不住,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展示完了以后,我們就會把這個全都翻過去了,在家里你可以拿雙份的卡片,然后你可以給病人出示,我在這個地方為了演示的清楚,所以我把它打出來,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這個紙翻過來了,就是這種情況了。那我們再想,剛才那一對一對的位置都在哪?就要回憶了,你們也可以判斷一下,看看你們記憶力怎么樣,然后再想,這成對的蝴蝶在什么地方?

如果要是用專業設備的時候,我們就會自己點一下,然后由病人自己選。選的時候比如說放在桌上也可以,這么多圖片,然后我就翻出一張這個,我記得那張在這,然后一看就是這種情況,這兩個出來了,就說明他對了。如果要是翻錯了,它就會全部回去。

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家屬一定要掌握這個原則,一定要從易到難,不可以一次弄太多。我在這個地方是為了把這個東西展示的更鮮艷一點,我弄了這么多。這是一個空間的記憶來進行訓練,這是一點。

我再舉一個例子,就是這張圖,這張圖你看,我這是舉例,并不代表全部,我反復講這個問題,就是說有這么多的點,我們給它連線,我拿這個筆,我給它連上,比如說我現在連了這么一條線,連完以后,然后就翻過去了。

讓這個病人再拿另外一張紙,或者是拿幾個棋子也行,然后我在中間拿一個積木給它放上,完了以后馬上就拿掉,馬上拿掉以后讓病人重新回憶這條線出現在哪。

你說這我都能記得住,怎么就記不住呢。但是病人就不一樣了,他有可能一個可以,因為再難的時候,我們在這兒畫一條線,可能在另外一個地方還畫一條線,所以這個線就多了。多了以后,你馬上把這個藏起來,給他掩蓋住,讓病人重新拿一張紙,或者是你在擺積木的時候讓他把它給重新再現出來。這是我們記憶里面知識的回顧很重要的一點,叫“再現”,什么意思?

比如說你考試,給你出一道問答題,問答題的概念就是我能記多少我就倒多少,我記得少我這分就得的少,我記得多,我就往外倒得多,所以這是一個“再現”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重要,是我們一定要做訓練的,這樣的一個情況。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就講到這個空間的記憶我們應該怎么訓練,當然這是一部分。

再一個就是除了空間的記憶以外,還會有言語的記憶,我們大腦的半球是有功能的分工的,左半球是管語言,右半球是管空間,所以在有左腦損傷和右腦損傷了以后,它引起的認知障礙的特點是不一樣的。

如果我們想訓練這個病人的一個記憶功能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對漢字來進行訓練,訓練的方法也可以是從易到難。比如說我們給他出現這么一個單詞,然后讓他看一下,看個兩秒鐘就沒了,然后就待一會兒,然后我們再拿出一張來,很短的時間,就別沒完沒了地看,要看個一秒就過去了。

然后我們拿兩張剛才沒看過的,給它混在一起,然后我們再給病人看,說這個你剛才看見過嗎?用這種方法,也是從少到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教給病人一些技巧,比如說聯想的一種方法,比如說我們看到這個“土”,我們會讓他聯想一下,讓他說。

看看這個病人他的哪些特點在什么地方,他可能在文字上的聯想更多一些,比如說土地、土壤等等的這樣的一些,如果他的形象記憶更好的話,我們就讓他能夠聯想自己養了一盆花,里面有很多土,就類似于這樣的一些,有一些技巧在里面,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在我們現在的病人的訓練里面,最初都是要從這么簡單開始記的,然后慢慢會越來越多,但是它的原則是什么?先給他展示這樣的一些單詞或者是字。先是有字,然后再有單詞,然后我們再把一些新的,他沒有見過的混在里面,隨機混在里面,然后一張一張出,看他能不能辨別出來,這是一個在言語的記憶里面會有這樣的一些內容。

再有就是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會聽到,我們看新聞或者是看電視,講一段新聞,這新聞講完以后能不能記住這里面的要點,這對于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會有關于言語段落記憶的訓練。

我們給他一個段落,然后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里面會有一些要素,比如說會有地點,會有人物,會有事件、時間,這樣等等的一些要素,完了以后我們會問病人,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等等的這樣的一些內容。

比如說我這個地方,有一段簡單的文字,比如說“50年代初,海明威發表了他最優秀的作品《老人與海》,這是世界文學保護中的珍品,是他全部創作中的瑰寶,不久他因此而獲得了普利策獎。”

我們就說這么一段,剛開始我們肯定從最簡單來講,這里面包括了很多信息,一個就是說這件事情講的是第一,這個老人與海是什么時候創作的,第二,是誰創作的?他是獲得了一個榮譽嗎?他獲得了一個什么樣的榮譽?

這里面有很多的信息在里面,你一點點把它分解了,然后你就知道這個病人他在理解這個段落里面,他在記住這個段落里面,他有什么樣的狀況,而且你會幫助他,你會幫助他記憶,你會幫助他鞏固他的記憶,這是一個。

還有在記憶里面我們會讓這個病人把你原來記住的東西全部都再現出來。我們還會有一些在記憶當中,我們經人提示以后,然后我們就會把原來的這些記的內容會聯想出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會用一些方法幫助這個病人,我們給他一些提示。

當這個病人沒有這樣的能力的時候,比如說我們給他一段話,這段話是說“星期天的下午,我開車去銀行取錢,然后我去超市買牛奶”。取錢就為了買牛奶,到那去買牛奶,就這么一件事,很簡單的一件事情。

我們在給這個病人做記憶訓練的時候,這個病人其實是有難度的。當你發現他不能復述,因為我們在檢查的時候,我們會讓這個病人復述一下,當然如果這個復述根本做不到的時候,你就要經一段間隔,然后讓這個病人不斷地重復。

在重復的過程中他還有困難的時候,我們會用這樣的一個方式。比如說這段話,剛才我們都記住了,星期天下午怎么樣,但這時候我們只把一些詞給他提示出來,就是說星期天,星期天什么時候?好像是星期天下午,或者我們會給他選擇,你來選早上、夜里、下午、中午。然后我干什么,買什么?然后怎么樣?去哪?

我這個地方隱去的信息多了點,根據病人的情況,我們會把一些能夠幫助他、能夠給他一些提示,引發他回憶的這樣的一些內容,會根據他的情況,會多一點、會少一點,當然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這樣子的話,你會發現這個病人慢慢的他在記這個段落的時候,他就會找到一些規律,就這樣的一個方法。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情況。

再一個,我們所有的記憶,實際上是影響到我們日常生活,如果這個人的記憶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他都不會來找我們看病。所以在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和他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才有意義。

比如說,因為經常家屬會說,說這個老頭子早上吃的飯,他現在就記不住了,然后你一問他,果真會說錯或者什么之類的,針對病人的情況,他的一些飲食的特點,然后給他設計,他到底是怎么樣的,就是要記住哪些東西。

因為在早期我們是需要強化的,不能隨便,今天給他油條,明天給他大餅,這叫無設計的一種訓練方法。所以我們就會用一些,比如說這個病人他早上吃的是饅頭,小米稀飯或等等的,我們會給他這樣一些提示,讓他來進行選擇這樣的一些訓練。

還有一個就是在訓練當中還有一種方法,我們叫首詞記憶術。比如說我先在這個地方寫一下,看看我寫的這個京醬肉絲,這是一盤菜,很容易想到。但是對于記憶損害的病人,就有可能想不起來,我們在訓練的時候,我們這里面包含了4樣東西,什么呢?

比如說這個“京”,這里面實際上代表了一種比如說北京就會有一種梨叫京白梨;“醬”代表醬牛肉;“肉”代表肉餅;“絲”代表絲瓜。

我們在給病人訓練的時候我們就說,假如今天我們要去超市買東西,我們要買出這4樣東西,買這4樣東西的時候,這個病人他能不能記住這個,我們到了超市以后說我們要買什么樣的東西,這是在我們記憶訓練的時候,有很多的實用性的訓練,病人通常會記不住。

他記不住的時候,我們就會把這個信息給他整理、結構化,簡單化,讓這個病人能夠把它壓縮以后,把它整理以后,能讓這個病人更容易記。當然這個前提條件是什么?原則是什么?你要了解這個病人。比如說這個病人他是一個廚師,他一看京醬肉絲就高興,所以他要是在訓練的時候,這是我們原來的病例,他就會非常配合來進行訓練。

我們就跟他講,我們說京醬肉絲代表4樣東西,一個是京白梨,一個是醬牛肉,一個是肉餅,一個是絲瓜,你喜歡這盤菜,但是你每碰到這個的時候你都要聯想一下,我們就這樣反反復復的,當然我們反復間隔也是有講究的,我們今天就簡單化就不說了。

這個病人最后就能夠把這樣的一個本來是4個字,但是實際上是4個物品,是4個食品,都能夠把它給展開,能夠記住。所以這在我們記憶的訓練里面叫首詞記憶術。這是我們講的其中一個記憶的方法,我們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是說你可以用這樣的一個方法,你可以進行訓練。

還有我們在進行記憶訓練的時候,我們是在強化他的功能,但是你也要知道這個現實,病人無論是腦外傷以后,還是腦血管病以后,有可能他的記憶的損害不能夠完全恢復到正常的情況。這個時候病人應該也還要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這個時候我們要適時地讓他學會使用筆記本。

這個筆記本里面包括了很多內容,里面會有他的服藥時間,服藥的內容,每天去康復訓練的場所,比如說去OT(作業治療),去PT(物理治療),去ST(語言治療),去各種地方去進行訓練的時候,幾點到幾點,你還和朋友有什么樣的約會之類的,你都記在這上面。

這個病人要學會使用這個筆記本,如果學會使用這個筆記本,就相當于老人走路不穩,拿個拐杖就穩了一樣。對于記憶障礙的病人,這個筆記本就是一個拐杖。所以當你在訓練病人的記憶時,你希望這個記憶在恢復的過程中,筆記本的訓練也是應該使用,也是家屬應該知道的這樣的一個道理。

這樣的話,病人如果能夠翻開這個本,就能夠知道我該吃藥了,現在是幾點了,我幾點鐘到哪個地方去訓練等等的,它其實就解決了一部分的功能。

因為康復這個專業不是治愈的專業,是提高和改善功能和補償功能的這么一個專業,所以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點。進行康復訓練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另外一個方面要有一個外輔助,筆記本是一個輔助。

當然現在有很多的比如說定位的手表,或者是鬧鐘,或者是手機鬧表提醒你,這都是一個很好的外輔助工具。所以在記憶的訓練里面,這兩大類方法,家屬要知道、理解。

再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什么呢?在進行記憶的康復的時候,一定要掌握一個無錯學習的原則,就是你不要老考問病人,你說這幾個東西,是A還是B,是B還是A,你老考他,你要教他就要教他正確的,你不要讓他在錯誤和正確之間老在搖擺和模糊、不確定。如果要是老在選擇,這個病人最后他的記憶本來就一直有問題,他就不可能去鞏固。 所以無錯學習是一個很重要的對于記憶的訓練。

當然記憶還有很多的專業的一些訓練的方法,這也不是家屬能做到的事,但是前面我說的一個基本的概念,家屬還是可以用的,可以學習的。

4、家屬怎么幫助認知障礙的患者訓練注意力、集中力?

(采訪)認知障礙的注意力和集中力的訓練是怎么做的呢?

注意力對于一個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一個學習的起點,如果注意不能夠集中在一個焦點上的時候,可能就不會對這個刺激產生反應,也就不能夠學習。

在我們的臨床上,比如腦血管病的病人,這個病人有肢體功能的障礙,比如說偏癱,這時候治療師在給他進行訓練的時候,如果他的注意力第一,不能夠聽治療師的指令;第二,他不能夠專注于訓練的時候,他肢體功能的訓練效果就會打折扣,這個在臨床上是很明確的。

所以我們希望這些病人,尤其是比如腦卒中的病人,或者是有肢體功能障礙的病人,或者是有吞咽障礙的病人的時候,他都應該先檢查一下注意,看看他注意是一個什么情況。

注意有一個特點,我們通常對一個事物的注意,是因為這個事情對我有吸引力,所以當這個病人他的注意力集中比較差的時候,不能夠長時間專注在這個上面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就需要第一,環境要安靜,而且這個環境要簡單,如果太嘈雜了以后,這個病人就不能夠專注。

比如說像在醫院里面,我們的治療室是有很多病人的,是一個很大的廳,如果這個病人有注意力渙散的情況的時候,有障礙的時候,第一,治療師跟他說話,有很多噪音,他到底是聽他的,還是聽別人的,他不能夠專注,所以他在這里訓練效果會不好。

所以如果這個時候注意力有障礙的時候,這個病人一定要在一個簡單的環境,比如說在這樣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里面,所有的訓練原則都是從簡單逐漸到復雜,所以第一,環境要安靜。

第二,我們選擇的素材首先讓他有興趣,他有興趣,他才能夠專注,有專注他才能夠延長專注的時間。隨著他的這種癥狀的改善,他的專注的時間延長,我們再把他放在相對比較正常一點的環境,還沒到那么復雜的環境。

我們所有的治療都是有設計的,你知道這個病人到了哪個階段,應該把他放在一個什么環境里面。我們應該適時地增加一些噪音或者是什么樣的情況,來提高他的這種注意,他的注意的集中力越來越好,這樣是一種情況。

還有在臨床上有的時候病人會那樣子,他專注在這個問題上,比如說你叫什么名字,他說我叫王一,你從哪來?我叫王一,這是誰?王一。他不能夠根據新的任務,回答新的問題。這個在臨床上在注意力方面實際上是注意的轉移出現障礙。

我們正常人都很簡單,你會覺得很容易,你跟我說什么,換一個話題我都能隨時跟著你走,但是在臨床上有的病人是做不到這樣的。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在臨床上會給他做一個訓練,其中有一個訓練,我們就專門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這是我們在臨床上有的時候給病人做的。

你看看這個字,一個黑一個紅,但是這個字特點是什么呢?黑字是用紅顏色的墨粉打的,紅字是用黑的墨粉打的,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一個情況,雖然是兩個字,但是是兩套系統。

我們就會給病人任務,現在我要讓你不念這個字,而念這個色,這個顏色是什么樣的,你就給我念什么顏色。這個病人腦子里就要轉,比如說這字是黑,但是實際上是什么?我應該念紅。這個是紅,這個念黑。

你過一段時間,根據病人情況,你就轉彎,你說現在我的規則變了,我要求你現在只念字。還是這張紙的時候,這個字這時候就念什么了?就念黑了。隨著病人的進步,這個轉化會越來越頻繁,越頻繁的時候,實際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是反映這個病人思維的靈活性,你能不能根據我的任務要求,你在不斷地轉換。

還有一個就是腦卒中的病人或者是腦外傷的病人,有了肢體功能損害以后,或者即便沒有肢體功能損害的時候,但是他的反應會下降,在認知上會表現出這種情況。他表現出來另外一個特點,他會走路,也會說話,但是你讓他一邊走路一邊說話的時候,他表現出來速度會減慢,或者說話就會打磕巴這樣一個情況。這實際上就叫同時做兩件事的能力。

大家沒有這種疾病的時候,吃完飯和朋友一塊散步,高高興興一邊走路一邊聊天,在家里一邊切菜一邊聽收音機,還可以跟別人對話,這都是我們經常做的事。但是像這樣的病人,肢體功能有障礙的病人,通常你要是在給他做檢查的時候,他就會出問題。

所以我們在進行康復訓練的時候,如果你發現這個病人,他在肢體的平衡功能建立起來以后,走路還不是特別穩的時候,這時候你要說,你一邊走路一邊數數,這個病人可能就會有點難,或者是速度下降,或者是完成不了數數。

數數就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我們把認知的成分加進去了,所以在卒中的康復過程當中,肢體的訓練應該和認知的訓練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真正把這樣的一個功能提高到在日常生活當中能用的一個狀態。這是我們簡單地講一下關于注意的訓練。所以我們在進行康復訓練的時候,如果你發現這個病人,他在肢體的平衡功能建立起來以后,走路還不是特別穩的時候,這時候你要說,你一邊走路一邊數數,這個病人可能就會有點難,或者是速度下降,或者是完成不了數數。

數數就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我們把認知的成分加進去了,所以在卒中的康復過程當中,肢體的訓練應該和認知的訓練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真正把這樣的一個功能提高到在日常生活當中能用的一個狀態。這是我們簡單地講一下關于注意的訓練。

(采訪)注意力和集中力是一種能力嗎?

分了很多的維度,因為這個問題太專業了,我們簡單地說,注意力不是一個簡單的維持,你能夠維持5分鐘、維持10分鐘,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你能不能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點上,高度的集中,這是另外一個維度。

所以注意力是一個問題的很多方面,包括注意的轉移,注意的集中,注意的選擇,注意的分配,這是太專業的事情了,我們就簡單地提一下。

5、認知障礙患者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么訓練?

認知損害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思維的問題,在思維里實際上包括了很多成分,我們認識一個事物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會分類,比如說給你一個蘋果,給你一個鴨梨,給你一個香蕉,最后你能知道這些東西是什么,統稱叫水果。

但是我反過來,我給你一個香蕉的時候,你會說這屬于水果類的,你一定要知道這樣的一個概念,你才能知道什么叫貓,什么叫狗,什么叫老虎,什么叫有攻擊性,什么叫沒有攻擊性。所以這個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你只有建立這些概念以后,你才能夠去講推理。

所以我們在臨床上首先要看一下這個病人這種類的概念到底有沒有,然后我們再去看他的推理功能。

推理的表現障礙比如說我們有這樣的一個高度概括的能力,比如說一個很簡單的,我們問病人“羅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這是什么意思?病人就會說,那就是好多年、十幾年才能蓋成。你一聽就知道這個病人實際上是沒有一個概括的能力,所以他這中間就不具備有推理的一個情況。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把這些成分都給它解剖了以后,分別訓練,再去整合。整合出來的結果是什么?實際上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包括了很多要素,推理的能力、分類的能力、歸納的能力、抽象的能力,當你這些能力都具備的時候,你也不見得解決問題能解決得很好。

我們會問病人,你身上沒帶錢,也沒帶手機,你在一個郊區的公園,你要回家,你怎么辦?

比如說那就不走了,想半天沒辦法,就是想不出辦法來或者什么的,我們看起來很簡單的事他就解決不了。

所謂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是一個思維的最高級階段,所以簡單的問題,復雜的問題,是能夠體現你認知功能的一個水平的高低這樣的一個情況。所以對他解決問題的訓練,我們要先分解成分,然后再對所有的成分來進行一一排除,有問題的進行訓練,然后再去把它整合在一起來看。

(采訪)這個推理能力是怎么訓練的,您能給我們舉個例子嗎?

推理的訓練首先你要知道它的邏輯關系,他一定要懂這個邏輯是一個什么樣,邏輯這里面的成分你清楚了以后,這個病人才能夠知道怎么樣去推。

你的B一定是建立在A的基礎上的時候,你一定要把A先搞清楚,你的C是建立在A和B的基礎上的時候,你一定要把這兩個基礎打好,然后你才能把C建立起來。

我這里面有幾張卡片,為了大一點我就給打印出來了。有這么4張卡片,你拿2張,我拿2張,我們倆這么拿,一共有4張圖片,這實際上是個小故事。

我要排一下順序,然后我就要看這個故事的合理性了。這里面就有一個推理的過程,我們推理的過程是建立在我們有一些常識。比如說一個毛線球,一不小心掉了,它就會跑得很遠,然后就會變成一條線,這是一個基本常識。

如果你要能夠理解了基本的一個基礎的話,你在排這個故事的時候就容易了,你就會知道哪個是第一張。

這是第一張,然后呢?

(采訪)然后貓去追這個毛線球。

這個是第二張。

(采訪)然后這毛線球越來越遠。

直到這個毛線球最后變成一條線,越滾越遠。

這個地方我就說了,這里面實際上就有了推理的過程,推理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整理你的思維,你的排序是一個什么樣,你在排序的過程中就反映了你推理的這個能力。你的推理過程對了,你這個故事就排對了,如果你這個推理過程錯了,你這個故事就排錯了,就是這么簡單。

醫學微視官網授權轉載

聯系我們

通訊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南路35號中都科技大廈3層 、  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二條1號

網絡技術支持:北京中電建科技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電話:010-83259999、010-6341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