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賦動能作貢獻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強調“做強做大特色優勢產業,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強化能源資源保障,推進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等。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西部地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積極服務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鄉村全面振興,為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作出新貢獻。
建設能源基地 架設綠電通道
從巍峨壯麗的雪山到蒼茫無垠的沙漠,從綠草如茵的草原到雄偉遼闊的高原,我國西部地區涵蓋12個省、區、市,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21.5%,是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也是“西電東送”主要的送端,對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8月25日,在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魚山鎮,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工程黃河大跨越南岸N2571號鐵塔基礎施工完畢,準備開展鐵塔組立。半個月前,該工程全線最高、最重鐵塔——黃河大跨越北岸N2570號鐵塔已組立完成。
隴東—山東特高壓工程是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的重點項目,是全國首條“風光火儲一體化”送電特高壓工程,也是國家“西電東送”重點項目。工程建成后,每年可輸送360億千瓦時以上電量,促進甘肅資源優勢轉化和大范圍優化配置,提高山東整體供電保障能力。
西北地區的新能源資源可開發量超160億千瓦,其中風能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太陽能達到全國的近六成。我國規劃建設的“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超過半數位于西北。
8月23日,在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灘上的750千伏紅旗變電站內,站長張芬梅帶領班組成員對設備開展日常巡檢。750千伏紅旗變電站已于5月7日順利投運,為國家三批“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約6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陸續并網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力提升了區域電網供電可靠性和新能源消納能力。
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服務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架設綠電通道。2023年,西北地區投運了24項新能源送出工程。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西北電網將新增6回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每年可輸送清潔電能1200億千瓦時,可減少“三華”地區標準煤燃燒3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8844萬噸。
目前,±800千伏隴東—山東、寧夏—湖南、哈密—重慶、陜北—安徽、甘肅—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均已開工建設;西北電網750千伏骨干網架持續完善。西北地區“十四五”電網建設項目超過130項,預計能提升西北電網主要斷面輸電能力近3000萬千瓦,為新能源發電項目大規模并網和電量消納筑牢堅強網架。
賦能產業升級 推動地區發展
推動西部地區發展,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西部地區牢牢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地區發展新動能。
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中廟鎮,雄偉萬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產業園內一臺臺大型設備隆隆作響,生產現場繁忙有序。距離產業園區十幾千米外的220千伏線路工程也迎來建設熱潮,那是為保障萬利新材料項目后續增容擴產的供電工程。
雄偉萬利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廟生產基地)主要產品為微碳微鈦高純硅鐵。該基地計劃建設8臺4.05萬千伏安矮煙罩半封閉礦熱爐,設備機械化、智能化水平高。
電力保障是項目投產的關鍵要素。國網隴南供電公司提前了解項目用電需求,聯合地方政府創新服務舉措、優化電網建設時序,打破傳統的用戶供電工程的建設模式,為循環生態新材料項目建設提供充足電力支撐。
“供電公司為我們開通了綠色通道,供電員工多次上門溝通,根據實際用電情況研究出科學的供電方案。”在機器轟鳴的項目生產現場,萬利新材料項目副經理楊小華說。
在西部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正成為新時代促進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電網公司全力服務西部地區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聚焦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等建設需求,進一步深化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和基礎理論研究。
在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集控中心工作人員利用數據平臺,動態分析數據中心及新能源電站的綠電生產、傳輸、消納全過程數據,監測企業用電量與碳排放之間的內在規律。
“為全面做好數據支撐服務,國網青海電力成功構建了‘電—碳’測算模型。當前,該模型已在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成功運用,實現了重點行業、園區、企業碳排放全景看、一網控。”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總經理范克威介紹。
在重慶兩江新區大竹林變電集控站,國網重慶市北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人員通過智能巡檢系統,遠程對主變壓器、開關等設備進行全方位監測、巡檢和數據分析。
“遠程智能巡視系統會根據設定好的方案實施自動巡視,發現缺陷會彈窗告警,提醒運維人員迅速反應。”國網重慶市北供電公司變電運維技術專責唐欣說,“遇到大風、陣雨等特殊天氣,系統可以完成重要設備的不間斷監視,通過圖像分析識別出安全隱患,比人眼更便捷準確。”
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國家電網全面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充分釋放電力數據要素應用價值,鞏固拓展電力看經濟、看雙碳、助應急等應用場景,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提升服務水平 助力民生改善
8月9日,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的木耳種植大戶陳慶海通過直播平臺向網友介紹柞水木耳,他的木耳專賣店一年能收入7萬多元。
以前,柞水縣種植木耳產量低、規模小。后來,柞水縣規模化種植木耳,將木耳作為脫貧的主導產業。從2016年開始,金米村全部5個村民小組的490戶村民陸續依靠木耳產業走上了“致富路”。2023年,金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
2016年,國網陜西商洛供電公司主動為菌包生產企業建設供電線路1.2千米,安裝1000千伏安配電變壓器1臺。2021年,隨著木耳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該公司又為金米村增容125千伏安變壓器1臺,新建線路800米。除了常態化運維檢查,每到木耳種植、生產旺季,供電公司還會安排專人提前檢修線路和設備。
隨著傳統銷售產業轉型升級,金米村開啟直播電商產業發展新模式。2022年,商洛供電公司深化“電力聯絡員+電力網格員”協同聯絡機制,設立了“村網共建”電力便民服務點,助力直播電商產業發展。
西部地區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近三成,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和民生改善,深入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鞏固提升西部農村地區“三零”“三省”服務成效,加強配套電網規劃建設,做好農村和鄉鎮充換電基礎設施報裝服務,實施產業幫扶提升行動,助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西部地區也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國家電網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持續開展民族地區全方位幫扶,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農家樂老板庫來西·熱依木在充足電力的保障下蹚出了一條致富路。“農網改造升級和農網鞏固提升工程讓我們受益很多。現在我開了一家全電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捧上了‘金飯碗’。”庫來西·熱依木說。
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土家族村民馬培清居住的房屋是三層土木結構,火災隱患較大。國網重慶石柱縣供電公司員工幫助她將室內的電線全部更換為嶄新的銅芯線,并穿上阻燃線管,開關、插座也進行了規范安裝,還加裝了漏電保護器。“線路改造后,我睡覺踏實多了!”馬培清逢人就樂呵呵地說。
如今在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觀,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繪出一幅和諧穩定、繁榮發展的新畫卷。
廣袤西部,大有可為。在可靠電力的支撐下,更具活力、更加開放、更加美麗的中國西部,正在新起點上乘勢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