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壩灌區喜捷真溪支渠全部隧洞主體工程竣工
近日,向家壩灌區工程再傳捷報。團山包隧洞和大灣頭隧洞二襯混凝土澆筑完成,標志著灌區喜捷真溪支渠34座隧洞主體工程全部竣工,為全線通水邁出了重要一步。
向家壩灌區工程包含水利工程全部結構物,被稱為水利行業“百科全書”。向家壩喜捷真溪支渠全長約26公里,覆蓋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喜捷支渠及真溪支渠,因地質復雜、隧洞埋深大、巖石強度高(70兆帕以上)等特點,需應用幾乎全部隧洞開挖方式,被稱為隧洞施工工法“博物館”。數十米掘進段,建設團隊需根據距離、埋深及圍巖強度切換不同洞挖方式,安全作業條件嚴苛,每一座隧洞都是對技術與毅力的雙重考驗。
其中,團山包隧洞是整個標段中最長隧洞,全長約3.1公里,埋深約147米,巖石強度近60兆帕,施工難度之大、技術挑戰之多在業內少見。建設團隊定制國內首臺專門針對高強度圍巖設計制造的XTR4/260型掘進機,打出了日進尺17米的好成績。在同樣引人注目的難點工程——大灣頭隧洞,其長度僅為337米,但下穿村道及村民房屋,建設團隊采用液壓破碎錘和掘進機開挖相結合方案,實現安全控制與環境保護目標。
建設團隊積極應對五類、四類圍巖占比較高的復雜地質條件,克服洞內滲水嚴重、圍巖穩定性差等困難,加強與當地居民溝通協調,有效降低施工對當地生活的影響,贏得了廣泛贊譽。憑借精湛技術、科學管理和不懈努力,成功攻克一個又一個隧道難關,確保了工程安全、高質量推進。
向家壩灌區是四川省“六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一期工程對于完善川南區域水網、夯實水利基礎、改善民生狀況、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建成后,灌溉面積可達198.57萬畝,將有效滿足宜賓、瀘州、內江、自貢等地的400余萬農村人口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對保障川南經濟區城鄉供水安全、助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具有重要意義。
“這項工程對自貢從根本上打破水資源瓶頸意義重大。”自貢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一期工程建成后,將徹底結束川南片區無跨區域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