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建廣東院設計的巴里坤換流站進入大規模電氣交安階段
日前,由中國能建廣東院設計的±800千伏巴里坤換流站進入大規模電氣交安階段。
巴里坤換流站是我國首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外送工程之一、“疆電外送”的第三條特高壓直流通道——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送端換流站。廣東院承擔了該站的交流場、交流濾波器場、站前區和輔助生產用房的設計,以及大件運輸、站外設施、接地極線路的勘測和設計工作。
作為國家“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巴里坤換流站建成后,每年可從新疆向重慶輸送超過360億千瓦時的電量,在有效彌補重慶電力缺口的同時,對促進新疆新能源在更大范圍內消納、提升哈密地區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巴里坤換流站站址多風沙、干旱少雨,對導體、設備和建筑結構的防風性、抗沙性、耐久耐腐蝕性及運行穩定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東院設計團隊綜合考慮設備防風防沙和耐久運行等因素,對電氣設備的操動機構件和密封材質進行了深入優化,既加強了溫濕度控制,又更大程度地提高了箱體運維的穩定性與便利性。針對哈密地區地質對混凝土有腐蝕性的情況,設計團隊開展了防腐蝕及耐候性提升專項設計專題,為站內基礎、建筑物、構支架防腐蝕工作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同時,預制技術也大量運用于工程中,有效提高了現場施工效率,減少了現場濕作業,也成功規避冬季施工困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