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巡禮丨國家電網篇:創新引領點亮津沽大地
近年來,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認真落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部署,加強電網建設,強化科技創新,推動綠色轉型,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貢獻力量。
向“新”而行 優化電網結構
國網天津電力堅持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服務實現“雙碳”目標作為重要任務,通過與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構建戰略合作機制及簽訂合作備忘錄,搭建縱橫交錯、協同發力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合作平臺,打造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天津范式。
2022年,全國首個電力10千伏“雪花網”在津建成。“雪花網”搭建更堅強、易拓展、網格化的能源配置平臺,構建起交直流系統并存的混合運行方式,可適應儲能、新能源汽車等多元化負荷高比例接入的要求,推動配電網建設高質量發展。
緊扣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主陣地,國網天津電力總結“雪花網”試點推廣經驗,深化一流配電網建設,使配電網具備更強的承載力,以適應大規模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儲能和虛擬電廠等新主體和新業態的接入需求。
“‘雪花網’是數字化配電網的標桿,一、二期已全部建成。為更好助力中新天津生態城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我們的三期項目已開始建設,預計2025年就將全部完成,實現中新天津生態城核心區10千伏‘雪花網’全覆蓋。”國網濱海供電公司發展部電網規劃管理劉兆陽介紹。
創新創效 集聚發展動能
近日,“時代楷模”張黎明創新團隊就第五代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本體結構開發和機器人知識庫數據挖掘技術框架建立開展探討,加速推進關鍵技術攻關。
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自主研發是國網天津電力強化核心技術攻關的探索實踐,也是該公司深入推進自主創新的“金字招牌”。2017年以來,張黎明科技創新團隊加強攻關,攻克了精準定位、自主規劃、智能控制、安全防護等核心技術,并持續迭代升級,其中第四代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實現實用化升級、產業化推廣,在20余個省份推廣應用,代替人工作業超過6.9萬次。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網天津電力始終堅持創新創效,融入天津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大局,優化創新布局、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創新人才高地,以科技創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國網天津電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雙輪驅動,一方面注重“從0到1”的原始創新,另一方面加大“從1到N”的前沿成果落地應用,將一張張科技創新“設計圖”轉化為“施工圖”“成果圖”。
多年來,國網天津電力牽頭成立全國首個“雙碳”產業聯盟、天津市智能電網創新聯合體等平臺,建成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首批智慧能源小鎮、首個省級綜合能源服務中心、首家政企合作電力雙碳中心;科技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電力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天津市技術發明特等獎,121項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連續五年榮獲國際QC小組發表賽最高獎。
數智賦能 助力綠色出行
77個充電車位,滿足自動充電、上門充電、共享充電等智能個性化需求……在濱海于家堡雙碳創新充電站里,張黎明帶領團隊研發的自動充電機器人在此“大展拳腳”。“我開電車從廊坊來天津旅游,車半小時就充滿了,緩解了我的‘里程焦慮’。”國慶假期,帶家人來天津自駕游的趙先生說。
近年來,選擇自駕新能源汽車到薊州游玩的市民越來越多。國網薊州供電公司利用盤山供電服務中心停車位、營業廳等現有資源,推動盤山景區“站所合一”建設。該公司在盤山營業廳內建設“車主之家”,設置沙發、按摩椅、充電寶、自助購物機等設施,為車主提供休息休閑場所。
在天津津門湖新能源車綜合服務中心,儲能充電樁、車網互動充電樁等9種充電品類應有盡有。在這里,車主不僅可以享受可靠的充電服務,還可體驗選車、試駕、買車、上險、充電報裝、充電樁預約安裝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務。
國網天津電力先后投運了津門湖、武清、濱海于家堡等創新示范站、充電站,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為新能源車主帶來更加便捷、智慧的服務新體驗。目前,天津市已形成城市核心區0.9公里、市區3公里、郊區5公里的“0.9、3、5”充電服務圈,在重點領域實現公交充電全覆蓋、高速公路充電全覆蓋、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充電全覆蓋。
為緩解車流量較大的高速站點充電壓力,國網天津電力應用國網智慧車聯網平臺“高速看板”功能,系統分析特定時間段充電站充電數據,預先研判充電站的充電需求,科學調配充電服務保障資源,提升充電服務質量。該公司通過部署在53座高速充電站的視頻監控系統,實時監控高速充電站運行情況,有效提升充電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