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建山西院市政供熱領域市場開發捷報頻傳
近期,中國能建山西院市政供熱領域市場捷報頻傳,先后中標多個大型市政長距離輸送供熱項目設計、首個城市熱網EPC項目、首批淺層地熱能利用EPC項目和首個數字智慧供熱平臺建設項目。
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
長距離輸送供熱以大型電廠或其他新能源基地為熱源,通過深層次挖掘供熱潛能,管網輸送供熱距離超過20千米,替代城市現有“高耗能、高污染”的小型供熱機組、供熱鍋爐,實現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10月8日,山西院確認中標國內在建輸送距離最長、管徑最大的管網項目——臨汾市綠色能源輸配項目(設計)。項目總規模以霍州電廠+兆光電廠為熱源,向洪洞縣城、臨汾市區、襄汾縣城供熱,總供熱面積6500萬平方米,建設供熱管網DN1000~DN1600,長度97千米,配套5座能源輸配站,總投資60億元。在項目前期規劃、可研階段,山西院緊緊圍繞“創新、綠色、數智、融合”發展理念,以“降低成本、低碳高效、智慧協調”為目標,創新性融合了建設綠色能源輸配站、管網全年運行、為沿線供應不同熱需求、源網荷儲一體化平臺智慧運行的思路,為克服穿越高速、鐵路、河流等復雜地形,采用“剛柔結合”(即球墨鑄鐵保溫管+鋼制保溫管)新技術,降低工程造價的同時還提高了施工效率,通過全方位、全過程配合當地政府和建設單位工作,促成國內首例電廠乏汽、抽汽分別計價模式,使得項目最終落地。
中標邯鄲市復興區集中供熱管網改造項目(設計),建成后將成為連接邯峰電廠和邯鄲市城市環網的熱力高速公路。該項目新建熱力管線約10.4千米,采用“剛柔結合”技術,管徑2×DN1200~DN1400,本項目是“引熱入邯”長距離輸送供熱的先頭工程,供熱范圍覆蓋邯鄲市復興區全域、叢臺產業新城,同步敷設至永年區,項目的實施,消除了邯鄲市的供熱盲區同時也提升了邯鄲市應對極寒天氣的供熱能力。
中標邯鄲市永年區老舊小區燃氣供熱安全改造EPC總承包工程,實現在大型市政基礎設施供熱領域的突破。本項目位于邯鄲市永年區,是河北省“兩新一重”清單項目和邯鄲市2024年重點民生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永年區340個住宅小區共1100萬平方米的庭院管網、樓內管道、入戶管道和熱力交換站及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將改變永年區無集中供熱的歷史,實現低碳高效供熱,對降低冬季供熱成本、改善大氣污染、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有著重要意義。
中標運城市熱力有限公司新辦公樓(辦公樓、綜合場館)(制冷)EPC總承包項目和陜西彬州市幽風街道辦事處分布式低碳復合供能EPC總承包項目。上述兩項工程采用“取熱不取水”“高效地源熱泵技術”利用淺層地熱能滿足辦公、活動冷熱用能需求。以整區(縣)開發的首批淺層地熱能示范項目,是山西院積極創新、探索供熱業務延伸的重要抓手,項目建成后將加快淺層地熱在當地的推廣普及,在踐行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
此外,山西院近期還簽訂了陜西黃陵縣城區地下供熱主管道工程、山西汾陽基礎設施配套工程、臨汾海資熱力集中供熱管線工程等4項大型市政熱力管網設計項目。
踐行數字智慧轉型、共享融合轉型
中標首個基于電力現貨交易背景下“網隨源動”靈活性調度、市政能源數字智慧融合項目——臨汾綠色能源輸配數字智慧平臺建設項目。該平臺建設基于臨汾市綠色能源輸配項目,也是山西院首個“市政供熱+數字價值”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年利用空冷島乏汽余熱供應高、中、低品味的熱水和蒸汽,建設熱電聯產長距離輸送供熱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供熱系統平臺,包含項目整體監控、綜合安防、源網儲一體化調度、虛擬電廠、供熱儲能管理等系統,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供熱,實現源網深度解耦,從根本上解決火電廠由于電力交易造成的熱電矛盾、供熱成本高的難題,實現源網互惠互利。
近年來,山西院在市政供熱領域堅持差異化創新發展路線,已逐步創新形成以乏汽深度階梯利用、大溫差遠距離長距離輸送供熱為主的“熱源+熱網”綜合供熱技術、剛柔結合、新型儲熱的三大核心獨有技術優勢,在樹立行業地位的同時也為市場占有率提供了堅強支撐。在已完成的200余項供熱服務中,創造了多項民生供熱領域的“第一”,形成了《集中供熱熱網循環水泵梯級利用系統》、《長距離輸送蒸汽管路支路連接處的柔性補償機構》等供熱方面的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70余項,太古供熱項目、《直接空冷機組乏汽梯級加熱供熱及尖峰冷卻復合系統研究開發與應用》和《基于低溫回水的熱電聯產集中供暖系統的構建》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