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值守變電站看南方電網智能運維體系建設成效
“這里的設備有銹蝕情況,標記一下。”“這里的溫度不對勁,有發熱。”這是南網超高壓公司柳州局生產指揮中心的一幕,撥動指尖間,500千伏如畫變電站一天的巡檢任務便已完成。
去年8月,南方電網公司首批無人值守500千伏樞紐變電站——如畫變電站和永安變電站投運。一年多來,無人值守變電站缺陷隱患發現率比人工巡檢提高約3倍,巡檢效率提升約4倍。目前,南網超高壓公司已有20座變電站實現“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玉林、硯山2座串補站在全網率先實現“無人值班、無人值守”。
傳統變電站如何趕上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又如何賦能生產指揮工作?南網超高壓公司以智能巡視、智能操作、智能分析、智能安全四大板塊構筑智能運維體系,實現“人要求干什么,機巡就可以做到什么”。
主網設備一鍵順控
時間更短精確度更高
“換流站設備巡視的最大特點就是設備多、管控等級高、運維要求細。我們以設備為核心融合直流全域數據,實現了對設備狀態的全息感知,同時對換流站各類型設備進行了部件級甚至子部件級的點位梳理和分解,從而將機巡點位與設備運維策略一一關聯。目前,能夠基本實現發出指令,機巡行動。”南網超高壓公司昆明局昆北換流站站長韓建偉介紹。
早在2022年,昆柳龍直流便已實現全站機巡實用化。在昆北換流站,1858臺智能終端協同應用,目前已上線91份機巡任務,包括3.7萬個點位巡視,數據量是常規變電站的20倍左右。
由于直流操作程序復雜,涉及設備類型多,核對設備狀態往往要在站內多個區域奔走。“以前,設備運行人員有時需要在換流站里往返走,一天下來,兩萬步輕輕松松。”韓建偉說。
如今,南網超高壓公司在全網首創“3+1”“兩階段”順控檢查模式,首次實現主網設備一鍵順控,整個操作過程由該公司南寧監控中心獨立完成,無需站端人員配合,實現了運行人員操作“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時間更短,精確度更高。通過一鍵順控,500千伏線路間隔運行轉冷備用平均用時由原來36分鐘縮短為18分鐘,操作效率提升50%,在網內處于領先水平。經測算,南寧監控中心所轄17個交流站點全部實現一鍵順控后,每年可節約工時2576小時。應用智能化防誤操作模式后,該中心至今已累計執行10萬項操作無差錯,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機器多作業”。
在融冰抗冰場景中,智能操作“黑科技”也正派上大用場。11月25日,國內首個采用APN方式實現的遠程無線一鍵順控輸電線路地線融冰技術在±500千伏牛從乙線完成試驗。與傳統的人工現場接線方式相比,遠程無線一鍵順控操作模式將接線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3分鐘,操作效率提高了90%。
年底建成智能輸電系統
西電東送大通道全域數字賦能
智能操作節省了運行人員的體力,智能分析模塊則將運行人員從機械的腦力勞動中進一步解放出來。南網超高壓公司聚焦設備數據的多維度分析,自主開發了換流變、閥冷等317項數據分析算法。以閥冷系統為例,以往只能被動接收閥冷系統運行信息,如今卻能通過直流負荷、環境溫度等數據信息,輔以算法的智能判斷,提前掌握閥冷系統冷卻容量裕度并做出處置。
無人值守如何保障安全問題?無人值守變電站配備有火災報警系統、門禁系統、水浸告警系統、溫濕度監控系統等。如發生火災、水澇、人員入侵、設備溫度過高等異常情況,智能監控系統會及時將異常告警信息上傳,便于生產指揮人員快速發現、及時處理。
“在年檢這種人員密集、任務量大、帶電停電區域復雜的檢修工作中,智能安全功能設計將智能裝備與作業信息聯動,通過將人員資質、進站審批、工作票信息和北斗智能穿戴集成,實現了透明化的智能安全管控模式。”南網超高壓公司生技部盛康介紹。
南網超高壓公司將于今年底全面建成“八交十直兩海纜”智能輸電系統,實現南方電網西電東送大通道全域數字賦能。該公司通過在變電站(換流站)站內采用“攝像頭為主+機器人為輔”的技術路線,基本實現設備外觀感知的機器代人。西電東送線路通過“視頻圖像+無人機+在線監測終端”的技術手段,可遠程快速掌握線路通道的外部環境變化。
下一步,南方電網公司將進一步以數字化深化智能運維體系建設,錨定綠色高效、柔性開放、數字賦能,將西電東送主網架打造成為可再生能源跨區域優化配置的近零碳輸電示范、特高壓多端柔直的技術創新示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輸電的數字電網示范標桿,進一步推動西電東送可持續發展,努力保障五省區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和清潔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