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三周年
從老撾萬象站駛出的D888次“瀾滄號”列車行駛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的中老鐵路橄欖壩特大橋上。 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12月2日召開的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統籌深化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和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
作為聯通內外、輻射周邊、雙向互濟、安全高效的“黃金大通道”,中老鐵路開通運營3年來,助力區域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數據顯示,截至12月2日,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超4300萬人次、運輸貨物4830萬噸,商品種類拓展至3000余種,有效促進了沿線各類產業擴能升級和國際經貿往來,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中老鐵路是老撾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作為其配套的供電工程,中老鐵路外部供電項目是鐵路運營不可或缺的基礎。自中老鐵路正式運營以來,南方電網公司中老鐵路老撾段外部供電項目持續提升中老鐵路老撾段供電可靠性,不斷支持老撾社會民生改善,與老撾各方一起拓展“小而美”合作外延,從“硬聯通”“軟聯通”到“心聯通”,點亮中老鐵路沿線萬家燈火。
中老鐵路老撾段外部供電項目由南網瀾湄國際公司與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合資組建的老中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維。南方電網公司中老鐵路老撾段外部供電項目生產運行與安全監督管理負責人劉晉孝介紹,中老鐵路老撾段外部供電項目在老撾境內共有20條線路,總長度約257千米,分布在老撾北部的瑯南塔省、烏多姆賽省、瑯勃拉邦省、萬象省以及首都萬象市。
為沿線民眾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是項目建設的初心。“從設計到施工,我們一直以環保、可持續、惠民生作為建設和運營的目標。”入職就參與到項目建設的老中電力投資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泰穆達·佩莎拉說。
運營期間,這個初心從未改變。中老鐵路通車后,南方電網公司堅持做好常態化電力供應保障,用綠色低碳電力賦能中老鐵路安全平穩運行。針對鐵路外部供電的薄弱環節,老中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與鐵路供電相關方建立了常態化溝通和應急聯動響應機制,聚焦重大缺陷和隱患,差異化做好權屬設備運維。截至2024年11月,輸電線路可用系數保持99%以上,消缺及時率100%。
三年來,設備運維、新技術推廣、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培訓項目持續開展,規則標準“軟聯通”不斷深化。泰穆達·佩莎拉介紹,中老鐵路老撾段外部供電項目共舉辦了7期輸變電培訓,培訓人數總計138人次。曾參與鐵路供電無人機運維培訓的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學員佩撒帕表示:“老師教的理論知識和現場實際操作都非常好,讓我們了解和掌握了先進技術。現在,我們和中國同事們一起開展老中鐵路供電線路巡視,工作變得更輕松了。”
“我們所有的工作都不能脫離老撾的實際和發展現狀。”多次作為老師參加培訓交流的南方電網公司技術專家潘威說,“做技術分享是雙向的,我們會跟老撾同行一起討論應用如何落地,如何解決實際問題。”
三年來,與當地社區深度融合、共同發展的腳步亦從未停歇。依托項目,南方電網公司持續在老撾開展助學助教活動,推動跨文化傳播和人文交流,與政府高校、當地公益機構、電力合作伙伴、新聞媒體等共同實施“希望之光”公益行等項目,為3所學校、上百名師生改善了教學環境。泰穆達·佩莎拉特別提到,“今年7月22日,作為‘希望之光’公益行活動的延伸,由南方電網公司支持的老撾歷史上首檔手語視聽資訊節目在老撾國家電視臺首播,這個項目讓8萬老撾聽障人士有了獲取信息的媒介。”今年10月,在第三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上,該項目被評選為民生改善類的19個“小而美”國際合作最佳實踐之一。
一列列國際客運和貨運列車疾馳而過,電力的支持保障讓兩國人民心與心的距離更近。面對未來,劉晉孝躊躇滿志,“我們將持續加強與老撾各層級的溝通協作,結合實際,形成具有老撾特色的電力技術標準和管理方式,為中老鐵路提供長期穩定的電力保障,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延續中老傳統友誼,為進一步深化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