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公司以計量數字化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深入推進計量技術和管理創新,實施計量創新發展兩年行動,積極打造智能量測體系,推動計量技術裝備、管理水平、數據應用加快發展,構建電碳計量技術體系,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實現。目前,計量自動化系統3.0已在廣東上線運行,實現全國產化、全棧云化,算力提升10倍;計量自動化檢定實現南方電網經營區內的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全覆蓋,檢定檢測能力達2800萬只/年;全面實施智能電表狀態評價與更換,平均每年可節省智能電表更換成本13.5億元。
萬物互聯 電鴻支撐更大范圍、更高精度計量數據采集融合
活動現場,南方電網公司圍繞電鴻計量、電碳計量、量子計量等方面進行了科技成果展示,展現了在計量領域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成果成效。當天,南方電網公司還發布了《鴻聯萬物,度量古今—開源生態賦能計量數字化轉型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合作倡議》,邀請行業、各領域合作伙伴攜手擁抱開源生態,通過開放共享的技術生態、跨界融合的應用場景、規范有序的合作機制,加速計量領域智能化升級,共同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電鴻”是南方電網公司與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聯合研究發布的國內首個電力物聯操作系統,通過廣泛連接源荷網儲各環節,將電力基礎設施拓展延伸至千行百業、千家萬戶,支撐更大范圍、更高精度的數據采集融合,為計量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底座。“計量+電鴻”通過統一物聯架構破解設備互聯壁壘,可以實現泛在感知、泛在測量、萬物互聯、數據融通。
在廣州南沙,電鴻智能電表內安裝的非侵入式監測APP可以實現漏電告警,能夠讓用戶實時監測家中的用電情況。通過算法設定,電鴻智能電表還可將設備漏電或電瓶車入戶充電等情況提供給消防部門,與相關部門聯動,共同保障廣大用戶的用電安全。在深圳電鴻試點小區,電鴻智能電表輔助現場人員準確定位分支故障點,為快速完成復電提供支撐,用戶停電時間相較以往可縮短半個小時以上。
在廣州南沙環市西路多元超充站,搭載了電鴻物聯操作系統的120千瓦雙槍快充樁正在為一輛輛電動車提供穩定高效的充電服務。
“過去不同品牌設備就像說著不同方言,現在‘電鴻’讓所有設備都說起了‘普通話’。”研發負責人蔡文婷介紹,給充電樁搭載電鴻物聯操作系統,一方面可為數字資產“加鎖”,提升充換電設備信息安全防護能力,保障計量可靠性,另一方面促使設備組網靈活高效,充換電設施的可調節能力可快速集結,方便資源調度,電力設備間可即插即用、數據互聯互通,提高了不同類型車、樁的管理效率和質量,增強計量可信度。
精準計量 數字檢定鍛造計量公平之尺
在智能電表的應用中,準確計量是其核心關鍵。位于廣東清遠的數字化檢定透明工廠里,一塊塊電表正由機器人自動抓取上線,在檢定流水線上接受嚴謹的檢閱:從承受幾千伏的耐壓測試,到在毫安級微小電流下檢驗靈敏度,然后在規定的幾十種測試負載下分別驗證計量性能,確保每只裝到用戶現場的電表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實現計量精準。這里是依托廣東省計量專項授權建成的全國規模最大數字化電能計量檢定透明工廠,每年為數千萬家庭守護“用電公平”。
在監控中心大屏,檢定業務實時動態躍然屏上。工作人員輕點屏幕,千萬塊電表的檢定結果統計清晰呈現,做到精準計量心中有數。用電計量的公平準確關系國計民生,必須確保檢定零差錯。廣東電網計量中心自主研發的電能表檢定系統標準性能自動核查技術,用數字化手段實現對檢定準確度的全天候嚴密監控,在政府的監督指導下,使每塊電表讓社會放心,讓千萬家庭放心。
當數字化計量技術持續突破傳統精度邊界時,一場更微觀的計量革命已在量子領域悄然展開。在位于廣東電網計量中心的量子計量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調試量子標準電能表。“量子標準電能表是基于量子電壓、原子鐘調控技術以及差分采樣、同步測量技術,實現電能的量子化溯源。”廣東電網計量中心紀伊琳介紹,量子標準電能表測量準確性相比于傳統技術提高了5倍,可以替代計量專業廣泛應用的進口高端標準電能表,將顯著提升我國高端電能計量儀器儀表的自主制造能力。
電碳融合 量出綠色發展的“中國精度”
在數字化浪潮重塑計量公平的同時,計量的觸角已延伸至更廣闊的領域——計量技術的革新正在重塑碳排放監測體系。動態電碳計量技術通過對電能量的逐級追蹤溯源,可實時采集電流、電壓、累計用電量等電氣參量,計算出動態電碳因子,實時顯示碳排放量數據,實現在線、動態、遠程、精準計量每一度電的碳排放,讓碳排放“看得見”“量得準”。
在廣東東莞康源電子有限公司,電碳融合計量表實時顯示著企業用電對應的碳排放數據。“以往對于用電碳排放數據的計算,我們只能根據查找相關官方機構公布的電碳因子等數據來計算,其結果無法真正匹配企業用電碳排放情況。而通過電碳計量表讀數,我們可實時掌握自身電碳排放情況,為企業制定更加綠色低碳的生產模式提供依據,讓企業綠色轉型有了‘碳導航’。”該企業負責人牟勇介紹,目前該企業綠電消費占比從零提升至32%。用戶的用電選擇,正通過碳排放數據的“透明標尺”,轉化為對綠水青山的守護。
在云南昆明,南方電網公司加快建設全國首個以綠色電力為主題的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基于南方電網公司智能量測體系和大數據中心,基地建成統一、開放、共享的綠色電力數據倉庫和服務平臺,全量接入南方五省區超過80萬家分布式光伏及1.6萬余家其他綠色能源,實現分鐘級綠色電力計量數據采集、PB級數據存儲處理及智能分析應用,實現對綠電的可觀可測。如今,云南電網公司聯合南網數字集團通過南網在線APP首創推出了分布式光伏“臨近發電水平”“光伏日歷”“自發自用監測”“發電智能預測”等特色服務,讓用戶綠色電力發電數量看得見、使用算得清、設計有依據、未來可預期。
下一步,南方電網公司將緊緊圍繞為能源生態系統相關方創造價值,著力完善智能量測體系、計量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體系和電能量數據應用體系,充分發揮計量在基礎服務、創新引領、產業支撐、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加快推進全面建成現代供電服務體系、全面完成數字化轉型,在高質量發展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南網報記者 黃雅熙 通訊員 楊勁鋒 張永旺 趙炳輝 杜浩東 姚智聰 歐陽逸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