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我國科研事業單位知識產權證券化首單成功發行
近日,中核集團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作為知識產權持有人的“中核保理2025年1號第1期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首期發行規模2100萬元,證券期限3年,發行利率2.15%,創同類同期限項目新低,為國內科研事業單位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首單。該專項計劃成功盤活了“沉睡”的專利,創新性解決科研院所知識產權“變現”難題。
該專項計劃自2024年10月啟動,由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與中核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共同實施,以核理化院持有的高精度真空電動調節裝置相關知識產權為基礎資產,核理化院作為融資人/技術支持機構。
該專項計劃的成功實施,不僅是中核集團在知識產權金融創新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標志著科研事業單位知識產權證券化正式打破“零”的壁壘,為科研與金融深度融合開拓出極具價值的創新路徑,實現由“知產”變“資產”,形成“研發創造現金流、現金流反哺研發”的良性循環。
應用本次知識產權研發的高精度真空電動調節裝置主要用于同位素分離領域中關鍵工藝參數的精確調節。該裝置曾長期依賴進口,核理化院經過多年技術攻關,目前已完成自主設計開發并實現了工程化應用,總體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知識產權證券化是以知識產權未來預期收益為支撐,通過發行市場流通證券實現融資的創新方式。核理化院作為中核集團重要科研院所,擁有眾多高價值、高質量的知識產權。在集團公司和地方知識產權相關部門的支持指導下,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落地實施,實現資產有效盤活。項目創新運用金融工具,圍繞“技術評估—資產確權—資本轉化”價值鏈條,開展系統性探索,大力推動科融協同、產融協同,為科技成果轉化拓寬渠道、加速進程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