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終不負——中國華電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加快綠色轉型
盛夏晨風輕撫,走進福建華電漳浦鹽場一期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現場,焊花飛濺映亮晨曦,機械轟鳴與海風交織成激昂的建設交響曲,200余名施工人員正搶抓項目建設的“黃金期”。
從穩定能源保供,到提升供給質量;從實現化石能源高效開發利用,到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確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電”)把握能源變革趨勢,加快綠色轉型。該公司發電裝機從2002年的2500萬千瓦到今年6月底突破2.5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由成立之初的17%上升至57.5%,生態發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戰略煥新 能源自主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3月的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格外引人關注。當月,該廠對所屬4臺30萬千瓦機組進行“上大壓小”立項,有效盤活了存量煤電資產。
煤電作為電力安全的“壓艙石”,長期發揮著兜底頂峰作用。
中國華電把握煤電基礎保障和系統調節的特點,推動向清潔、高效、靈活轉型。扎實推進“三改聯動”和煤電機組低碳化改造,積極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完成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和供熱改造機組167臺次。6月,湖北華電西塞山發電有限公司燃煤耦合生物質氣化發電聯產炭項目進入調試階段,投產在即。
截至2024年底,中國華電完成供電煤耗290.69克/千瓦時,同比降低2.33克/千瓦時;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21年下降15.52%。
水電作為規模效益大、開發價值高、技術最為成熟的清潔能源,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華電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持續發展水電。在雪域高原,西藏最大內需水電站——DG水電站實現一年4投;在福建周寧,華電福建周寧抽水蓄能電站的全容量投產,實現了中國華電在抽水蓄能領域“零的突破”……同時,依托水電靈活調節能力,推動水風光一體化綜合開發。7月11日,金上巴塘水電站全面建成投產,金沙江上游國家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再添一水電明珠。
結構煥新 能源供給水平顯著提高
在天津,世界單體最大的天津海晶100萬千瓦“鹽光互補”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在保證“土地性質不變、鹽田收益不降、生態環境不變”的前提下,該項目打造“綠色能源+特色鹽業”于一體的生態友好體系,實現“鹽光漁”一體化綜合運用。
在新疆,我國首個“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項目——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該項目計劃于今年12月實現除光熱外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屆時,每年將有360億千瓦時綠電通過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直送川渝大地。
在山東,一座曾因舜天煤礦關停而沉寂的礦區,因為華電淄川大奎山多能互補示范項目的落地,正以嶄新的姿態煥發生機。該項目更是成為全國“礦地融合”的標桿之作。
在河北,全省首個海上光伏項目示范工程——河北華電昌黎海上光伏項目建設正酣。5月18日,該項目首個光伏發電單元與鋼樁基礎順利對接,圓滿完成了首榀發電單元的安裝。
在“兩山”理念萌發地,福建華電金湖電力有限公司跨區域在福建漳州東山縣爭取到12萬千瓦漁光互補集中式光伏項目,于今年6月完成項目簽約和備案工作。
……
中國華電以可再生能源發展為主攻方向打好結構調整攻堅戰,加快推進西北沙戈荒、西南水風光、沿海海上風電、東中部集中式和分布式、東北“新能源+”等基地化、集群化開發建設,構建形成“3+N”風光電空間布局,實現新能源由“量”的增長向“質”“量”雙增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中國華電更是創下了投產近70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的歷史最好成績,新能源核準、開工、投產規模連創新高。
智匯煥新 能源科技自主創新不斷增強
當前,技術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新質生產力成為影響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動能轉換的重要變量。
中國華電加大“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擁有國家級火力發電檢測、分布式能源技術等多個科技創新平臺,在國內率先構筑起覆蓋煤電、燃機、水電、風電、電網等電力全譜系華電“睿”系列工控產品,有效解決了電力工控系統存在的“斷供”風險、安全“漏洞”等“卡脖子”問題。
同時,該公司圍繞新能源發展,積極拓展氫能、新型儲能、綜合能源、虛擬電廠等新興業務,加快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
建成全國首批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綠氫示范項目——華電內蒙古包頭2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項目,打通了氫能項目“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填補了綠氫領域在交通運輸系統的空白。
華電青海德令哈100萬千瓦光氫儲項目的投運是我國在高海拔地區制綠氫的首次嘗試,通過光氫儲一體化的技術路線和技術體系,推動氫能產業鏈延長、價值鏈提升,實現綠電、綠氫消納。
華電萊城儲能電站項目融合了2021年建成投產9兆瓦/4.5兆瓦時儲能調頻電站,探索控制系統優化創新,首創“火電+儲能”調峰調頻混合儲能模式,創建火電機組深度調峰工況下發電機離線和在線健康狀況評價系統等。
面向未來,中國華電堅定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不動搖,牢牢把握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機遇,更加有效地統籌能源供應安全和綠色低碳轉型升級。(記者 許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