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補漢工程“江漢領航號”TBM提前掘進始發
8月25日,引江補漢工程國產最大直徑敞開式TBM“江漢領航號”在水電八局承建的引江補漢工程土建1標組裝洞舉行始發儀式。作為引江補漢工程的核心設備,“江漢領航號”的順利始發,標志著土建1標正式進入輸水隧洞TBM掘進階段,對保障國家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重要作用。
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后續水源工程,工程從長江三峽庫區引水至漢江,輸水線路總長194.7公里,等效洞徑10.2米,設計年調水量39億立方米。作為目前我國在建長度最長的有壓引調水隧洞,其建成后將連通三峽水庫與丹江口水庫,形成長江至華北的戰略性輸水通道,大幅提升中線工程北調水量至115.1億立方米,有效緩解漢江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并為引漢濟渭工程遠期調水創造條件。
此次始發的“江漢領航號”TBM由中國南水北調江漢水網公司、水電八局與中鐵裝備聯合研發,針對極硬巖、高埋深地質條件設計。設備開挖直徑11.93米,總長約180米,整機重約3000噸,最大總推力46456千牛,總裝機功率9200千瓦。“江漢領航號”集成TBM智能輔助駕駛、渣片智能識別、刀盤刀具狀態監測等技術,實現毫米級掘進精度;采用米字型布刀、超小刀間距及全斷面耐磨防護,應對石英閃長巖、花崗巖等高硬度巖層;搭載數字超前鉆機、微震檢測接口及卡機預警功能,有效應對隧洞最大埋深846米帶來的巖爆、突泥涌水等風險。相比傳統鉆爆法,該TBM預計平均月進尺可達300米以上,施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且能大幅降低安全風險,保障隧道高精度成型。
設備運輸與組裝堪稱工程“硬骨頭”。自2024年12月16日“江漢領航號”在德陽順利下線后,在完成調試驗收后按計劃運往施工現場組裝。過程中,先后分121車次經1號施工支洞運至埋深500米的主洞組裝洞內,面對空間限制,建設團隊創新采用“邊步進邊組裝”工藝,通過270米精準步進使刀盤順利抵達始發作業面。建設團隊主動作為,提前優化洞室布局,通過BIM模型模擬運輸路徑,制定超高、超寬部件運輸預案,科學調配資源,加強現場調度,規劃組裝順序,優化工序銜接,克服了組裝空間逼仄、吊裝能力不足的重難點,消除各項不利條件和外圍因素影響,最終僅使用2臺橋機歷時62天安全順利完成設備組裝,為“江漢領航號”提前3天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江漢領航號”作為國內直徑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敞開式TBM,其成功應用將推動行業技術標準升級,為后續國家水網工程建設提供寶貴經驗。建設團隊將以“江漢領航號”始發為新起點,高標準推進工程建設,助力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成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