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大電網安全風險防控分論壇”舉辦
10月23日,2025年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大電網安全風險防控分論壇”在江蘇蘇州舉辦,聚焦能源變革背景下的電網安全、源網荷儲“團結治網”等核心問題,共議應對之策。本屆分論壇由國家能源局指導、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主辦。
作為2025年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分論壇攜手美國、英國、日本、柬埔寨、老撾、菲律賓等國家政府和駐華使館的高級官員、國際組織代表、中外能源企業負責人、行業協會、科研學術界代表等150多人,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加探討交流。國家能源局、國內外電網企業、發電企業、設計單位、制造企業及研究機構等40家單位共同發布《關于推進電力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保障能源綠色低碳安全轉型的倡議書》,共同推進完善全球電力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緬甸電力部部長吳年吞、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副總經理吳小辰分別致辭。來自國內外的七位嘉賓分別從歷史案例、市場機制、氣候挑戰、安全監管、城市實踐、區域合作及技術防線七個角度作主旨報告。
黃學農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極端氣候頻發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織,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已成為各國實現能源轉型發展的共同命題。他提出,推動全球能源安全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化電網安全風險防控技術合作,共筑韌性防線;凝聚新時代能源安全發展共識,共促協同治理;強化跨區域、跨行業應急協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堅持開放合作,共建安全、綠色的全球能源命運共同體。
南方電網公司總工程師李建設以《國內外電力系統穩定破壞和大面積停電事故分析及啟示》為題作主旨報告。他通過一系列大面積停電事故案例,結合我國電網安全穩定實踐,深入剖析了新形勢下的大電網安全風險,指出“新能源極高滲透率穩定運行的機理認知與風險防控是當前國內外亟需攻克的重大難題。”他提出更加注重電力+氣象的深度融合,更加注重技術創新的前瞻引領,更加注重數智轉型的全面賦能,更加注重市場機制的核心作用,更加注重團結治網的系統觀念,更加注重國際合作的開放共贏的“六個更加注重”來應對未來挑戰。
超大城市作為能源消費核心,其電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現代化超大城市如何保障電網安全、如何應對大面積停電風險?國家電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謝偉介紹了上海打造現代化超大城市韌性電網的思路和做法。他認為,面對超大城市高負荷密度、高可靠供電、高敏感用戶、高比例外電及高滲透新能源帶來的挑戰,關鍵在于構建電網的韌性規劃、堅強防御以及快速恢復三大體系。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對能源安全形成直接沖擊。“地球系統正經歷以變暖為顯著特征的氣候變化,全球繼續增暖將進一步加劇未來極端高溫事件頻次和強度,電力安全供應面臨更大挑戰,電網調節能力需求增大。”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陳麗娟建議,充分探索“氣象+電力”協同機制。一是健全氣候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完善電力與氣象數據共享及協同響應機制,提升電網基礎設施防災抗災水平;二是完善防災減災規劃設計規范和標準體系,深化防風、防冰、防雷等氣候適應性技術應用,提升電網在極端氣候條件下的運行穩定性;三是增強氣候災害應急保障能力,深化多方應急協同聯動機制,健全適應氣候災害特點和電力設施需求的應急物資采購調配體系,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在能源體制革命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電力市場化改革、調度機制創新和多元主體協同發展對治理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美國工程院院士理查德·奧尼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靈活性在整個電力系統中非常重要,發電、輸電、用電等各個環節,特別是大用戶都要參與到電力系統的調節中來。現在儲能的成本越來越低,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調節方式,經濟性高、可行性強。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專家、亞太能源研究中心副主席格倫?斯威特南表示,大多數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脫碳目標,但要面對電源大幅波動、輸電和配電成本增加等挑戰,需要開展綜合規劃,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和保障供電可靠性。(黃勇華 易楊 雷傲宇)